一、種苗和其他繁殖材料
帶病的種子、苗木、球莖、鱗莖、塊根、接穗和其他繁殖材料是病菌、病毒等原物初侵染的主要來源。病原物可附著在這些材料表面或潛伏內部越冬,如:百日菊黑斑病、瓜葉菊病毒病、天竺葵碎錦病等。帶病繁殖材料常常成為綠地、花圃的發病中心,生長季節通過再侵染使病害擴展、蔓延,甚至造成流行。
二、土壤
土壤對于土傳病害或根部病害是重要的侵染來源。病原物在土壤中休眠越冬,有的可存活數年,如厚垣孢子、菌核、菌索等。土壤習居菌腐生能力很強,可在寄主殘體上生存,還可直接在土壤中營腐生生活。引起幼苗立枯病的腐霉菌和絲核菌可以腐生方式長期戚于土壤中。在肥料中如混有未經腐熟的病株殘體常成為侵染來源。
三、病株殘體
病原物可在枯枝、落葉、落果上越冬,次年侵染寄主。
四、病株
病株的存在,也是初侵染來源之一。多年生植物一旦染病后,病原物就可在寄主體內存留,如枝干銹病、潰瘍病、腐爛病,可以營養體或繁殖體在寄主體內越冬,溫室花卉由于生存條件的特殊性,其病害常是露地花卉的侵染來源,如多種花卉的病毒病等。
蟲害的越冬場所
一、以各種方式在樹基周圍的土壤內、石塊下、枯枝落葉層中、寄主附近的雜草上越冬。如:日本履綿介、美國白蛾、尺蛾類、美洲斑潛蠅、杜鵑三節葉蜂、棉卷葉野螟、月季長管蚜、霜天蛾。
二、以卵等形態在寄主枝葉上、樹皮縫中、芽腋內、枝條分叉處越冬。如:大青葉蟬、紫薇長斑蚜、繡線菊蚜、日本紐綿介、考氏白盾介、水木堅介、黃褐天幕毛蟲。
三、以幼蟲在植物莖干、果實中越冬,如:星天牛、桃蛀螟、亞洲玉米螟。
四、以其他方式越冬。小蓑蛾以幼蟲在保護囊中越冬;多數棗蛾以幼蟲在枝條或植物根際作繭越冬;蠐螬、螻蛄、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喜在腐殖質中越冬。
治理措施
一、對帶有病蟲的植物繁殖材料,需加強檢疫,進行處理,防止來年種植擴大蔓延。以球莖、鱗莖越冬的繁殖材料,收前應避免大量澆水,要在晴天采收,減少傷口,剔除有病蟲的材料,以后在陽光下曝曬幾日,貯窖要預先消毒、通氣,貯存溫度5℃,相對濕度70%以下。
二、用辛硫磷、甲基異硫磷、五氯硝基苯、代森鋅等農藥處理土壤。農家雜肥要充分腐熟,以免病株殘體將病原物帶入,防止螻蛄、蠐螬、金針蟲繁衍滋生。接近封凍時,對土壤翻耕,使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蟲受凍致死,改變好氣菌、厭氧菌的生存環境,降低土壤含蟲、含菌量。翻耕深度以20-30厘米為宜。
三、把種植園內有病蟲的落枝、落葉、雜草、病果處理干凈,集中燒毀、深埋,可減少大量病蟲害。
四、對有病蟲的植株,結合冬季修剪,消滅病蟲。將病蟲枝剪掉,集中燒毀;用牙簽剔除受精雌介殼蟲外殼,人工摘除枝條上的刺蛾繭;刮除在樹皮縫、樹疤內、枝杈處的越冬害蟲、病菌;對有下樹越冬習性的害蟲可在其下樹前綁草誘集,集中殺滅。
五、冬季樹干涂白。以兩次為好,在落葉后至土壤封凍前進行,再次在早春進行,此法可減輕日灼、凍害,如加入適量殺蟲、殺菌劑,還可兼治病蟲害。植物發芽前噴施50-100倍晶體石硫合劑,既可殺滅病菌,也可殺除在枝條、芽腋、樹皮縫內的蚜、介、螨的蟲體及越冬卵。